◎ 贺 巍
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梅河口市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和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坚守党校姓党,立足主业主课,服务发展大局,精准聚焦培训内容、对象、方式、师资、阵地五个方面,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切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推动梅河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培训内容突出“实”,应学尽学。在干部进修班和培训班采用了模块式教学,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性教育、四史教育、领导能力4大板块的内容体系,并根据形势任务、干部成长和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进行调整充实。如围绕政治理论的与时俱进,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精品课程,并结合实地教学需求组织学员赴福建、井冈山等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新时代党的建设驻校学习;围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管理和商贸物流产业开展专业化培训,在做好课堂教学、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学员赴浙江杭州、义乌等地开展实践学习;围绕七种“梅河口精神”,重点开设了包含城市管理、名城创建、基层党建等方面的“讲梅河”“讲发展”“讲抗联”系列专题课程,并以全域教学形式打造了现场教学路线,以项目组教学形式组建了包含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的师资队伍。三年来,紧跟理论前沿和实践发展,共开发教学专题课程62课,帮助干部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拓宽眼界视野。
培训对象力求“广”,全面覆盖。立足主业主课,开设乡科级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村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发展对象等培训班次,“十三五”期间,培训人员总数创历史新高,年平均开展各类进修班培训班近百期,累计培训上万人。在培训覆盖面上加强了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基层干部等人员的专题培训,确保培训对象多领域、多层次、全覆盖,特别是通过资源共享、系统联动等机制建设,进一步整合党校系统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向普通党员“开放”、向全市层面“覆盖”。如立足新时期复合型、骨干型干部队伍需求,组织近两年全市新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新任职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组织全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赴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举办“弘扬抗联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素质提升培训班,全市非公企业、隶属部门党务工作者等多领域、多团体参加,提升能力素质、提振党建服务发展信心。着眼于2021年换届,创新农村乡土人才和新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训,与吉林农业大学联合办学,助力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组织开展全市退役军人社会适应性培训,通过集中辅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帮助广大退役军人尽快融入地方,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开展城市基层党建专题学习,期间更是赴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实践学习,有效提升了我市干部基层治理能力。
培训方式立足“新”,灵活多样。根据培训内容要求和干部特点,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方法运用的示范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培训对象,高标准提供教育供给。以构建“大培训”机制为依托,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围绕梅河口精神、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等主题,打造了“一套人马(联动师资库)、一套课程(‘讲梅河’‘讲发展’‘讲精神’系列精品课程)、一条现场教学路线(全域式现场教学点)”的菜单式教学培训模式,有效地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为教育培训资源,将培训形式由校内扩展到校内外培训相结合。以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为契机,自2019年以来,组织多期市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同时依托与浙江省委党校、丽水市委党校战略合作优势,分批多次组织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赴浙江省丽水市进行实践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为有效破解工学矛盾,通过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夜读”和“周末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开展“错时”培训,有计划地分层级、分批次“压茬”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教育培训“不脱节”,工作履职“不断线”。
培训师资着眼“活”,因材施教。在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有效整合全市师资力量,打造了以党校教师为主体,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等兼职教师为补充的新型联动师资库,基本形成了专家教授讲理论、各级领导讲政策教法子、基层干部谈经验的全面覆盖的培训模式。有效加强教师学习与调研力度,优化党校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和授课水平,通过全校一线教师共同听课、评课,打磨出“讲梅河”“讲发展”“讲抗联”系列精品课程,汇聚集体智慧,打造名师名课;邀请相关领域领导干部作为党校客座教授,以项目组教学形式设置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内容的专题课程,进一步打造市级和乡科级领导干部大讲堂,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以股级干部、相关领域一线工作者为首的现场教学授课队伍,确保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要求配备最佳师资结构,扩大培训范围,延伸教学链条;借助与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及北京大学、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等省内外知名院校的密切合作充实党校教学力量,先后邀请到原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等20多名北大师资库中的知名教授,围绕最高端、最前沿的理论成果进行专题辅导,让各级党员干部接受到了最直接、最前沿、最高层次的中央精神理论教育。
培训阵地挖掘“深”,共建共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校事业发展,立足推动培训阵地建设,以着力打造与梅河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定位相匹配的一流党校为目标,投资1.1亿元,在梅河口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教育园区板块,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党校异地新建工作,建设占地面积25691㎡,使用面积20313㎡,办学规模可达1500人以上,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党校。在夯实党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校围绕新党校发展,积极打造党史党性主题教育实践阵地,构建以党校与周边区域为整体的功能区和景观教学区空间布局,与原有的红色教育、名城创建、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的数十个现场教学点有机融合,形成全域式教学新模式。几年来,先后承办湖北省通城县、长春市绿园区等省内外参观考察培训班次,累计接待培训人员千余人。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探索“内引外联”工作机制,推动区域协作发展模式。与北京大学共建的东北首家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两年内迎来了三批北大师生来梅开展实践学习交流。2020年建成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梅河口调研基地平台,连续两年与省委党校联合开展课题调研,并将调研成果有效转化为主体班教学课题及案例,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与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合作构建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梅河口分院,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市落地生根,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当前,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梅河口市委党校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围绕培养政治过硬、对党忠诚、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有效开展好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使干部教育培训与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与我市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不断推进党校事业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梅河新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篇章。(作者系中共梅河口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