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委党校念好“四字诀” “名师培养工程”有实效
发布时间:2023-11-20 09:55:00
通化市委党校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重点,倾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培养规划上突出“细”字。在教师队伍培养方面,采取超前谋划、精细推进工作思路,认真研究制定《2023—2025年名师培养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保证《规划》高效实施,又配套制定了《2023年名师培养工程实施细则》和《名师评选办法》。3个文件同步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培养目标,确定培训对象和指导教师, 细化培养模式,规范管理办法,为骨 干教师成长提供了空间。
培养方式上突出“练”字。对年轻骨干教师采取多岗位历练、多平台锻炼、多角度磨练的方式,促其积累经验、快速成长。制定了《关于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实施方案》,连续5年每年选派1~2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市区内的乡(镇)、街道挂职锻炼,努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同时,新入职的专业教师到本校教学行政部门工作1~2年,积累教育培训实践经验,为适应教研业务打下基础。积极为年轻骨干教师打造实践锻炼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全市党校系统优质课评选、学科讲坛、名师讲台、青年教师讲堂等系列教学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树立了优良学风。另外,让年轻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帮带“对子”,在选题上指导、内容上管理、方法上传授、实践上跟踪,在承办主体班次时,注重给优秀年轻教师交任务、压担子,缩短其成长周期,通过沙场点兵、实战练兵,锻造年轻教师过硬本领。
培养内容上突出“精”字。采取精深化分层培养、精细化设计内容、精准化提供服务,实现了“点餐式”培养。结合培养个体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第一层次;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第二层次;以入职不足5年、未在主体班次授课和在主体班次授课不足5年的教师为主体的第三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别设计政治修养、理论素养、执教能力等培养内容。此外,还针对教师需求,采取了“线上+线下”“域内+域外”等多种培养模式,积极参加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组织的网络专题培训班,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常态化组织教师去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听课,提升教师的思维能力和教学层次。选派20余名教师参加省委党校和省社会主义学院在上海、武汉、延安、山东潍坊和青岛等地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带回了相关学院的好课程、好经验,并以汇报会的形式分享给其他教师,使名师培养更加精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培养效果上突出“实”字。坚持“课比天大”理念,把课程质量好坏作为检验教师队伍培养效果的唯一标准。邀请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样板课教研人员来校授课,从选题、备课、讲稿、授课艺术等方面对教师全方位指导。上半年,已邀请30余位省级单位专家教授和市直单位领导干部为学员作辅导,并组织党校教师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座谈交流、学习经验。通过多种举措,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党校精品课标准,自觉树立精品意识,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并贯穿到教学全过程。8月下旬,在全省党校、干部学院举办的首届精品课评选活动中,通化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王雅楠的参选课程“从中国式现代化看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获得全省精品课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杨子巍、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