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淇:“志”在心中 “愿”在行动
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晴
“大白”新体验
上午接到王祖红主任电话,得知可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来不及多问迅速收拾好东西带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前往学校集合,往日熙熙攘攘的路上变得格外冷清。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城市“病了”。
到校集结后,领队通知大家今天的任务是到富民社区协助全民核酸检测。社区工作人员为大家发放了防护物资,并叮嘱大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初次穿上防护服的我十分激动,开启了人生的一次全新体验。社区工作人员将我们分配在体育馆进行核酸检测登记工作,第一次拿起扫码枪和试剂瓶感觉很新奇,迫不及待的想赶紧开始工作。但是,富民社区辖区内居民很多,核酸检测任务量很大,很多居民第一次参加核酸检测,需要手动输入身份信息和姓名,护目镜和面屏上都是水雾,看不清居民的身份证号,我只能拿起证件贴近护目镜透过水雾缝隙来看。工作到后期我开始累得抬不起胳膊,干脆就站起来扫码,防护服里的衣服也湿了,嗓子也变得嘶哑了。晚上十点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任务。所有志愿者脱下防护服,大家互相看着脸上口罩和帽子的勒痕,打趣说一下午没见居然长了这么多“皱纹”!
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感触良多,疫情无情人有情,居民的声声感谢和孩子们的句句问好,让我克服心中的担忧,扫除一天的疲惫,坚定了必胜的信念。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共同守护着我们的城市。
2022年3月19日 星期六 小雪
“掰管”新技能
昨晚接到任务去富民社区协助核酸检测,早上5点,驱车28公里前往富民社区执行任务。到达社区后与同组队员换上防护服,我们分成7组被带到小区内不同的核酸检测卡点,到达卡点后得知今天的任务是辅助核酸医护人员“掰管”。看着一个个采样的棉签递到我的手上,刚开始我十分担心会有感染风险。护士姐姐看出了我的顾虑,耐心地安慰我并教我专业的“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消毒。慢慢地我们配合得越来越好,检测速度也随之加快。我严格地按照医护人员教我的消毒程序,每次进行手部消毒并按要求更换手套,因为检测点设在户外帐篷里,天上还飘着雪花,帐篷里的风呼呼地吹,每次手消后,都感觉双手麻酥酥的不听使唤,我的防护面屏上也开始结水珠。但看着排队的居民很多我也顾不上这些,只想加快速度让居民早点做完核酸尽快回家。我们坚持做完所有居民核酸检测再去吃饭,因为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套防护服。完成任务回到社区后,大家交流着今天的“掰管”任务体验,虽有风险但无一人掉队,我为党校志愿队感到骄傲!结束了一天的志愿者工作,我深感这世上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感谢那些无私奉献的“逆行者”。
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晴
“扫码”新感悟
经过几天的休整,我又接到了去欣园街道参加志愿服务的新任务。今天的工作是进行核酸检测前的登记扫码工作,需要先下载程序并使用安卓手机直接扫描吉祥码就可以登记,相比之前的扫码枪方便了很多。但有时屏幕反光无法识别吉祥码,我们就利用纸盒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扫码盒,让居民将手机放在指定位置进行扫码,既提升了扫码效率也减少了接触风险,更有热心的居民拿来胶带帮我们将扫码箱固定在桌子上,使这个“小发明”更加便捷实用。今天的工作中我明显感觉到居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慌乱和抵触,大家会按照现场指示牌有序进入登记区,大家对核酸检测的流程也有了大概的了解,会提前准备好吉祥码配合扫码工作,有的居民更是“两手准备”,将吉祥码和身份证都拿出来告诉我哪个方便用哪个。大家在排队时也会自觉地保持2米间距,防护意识明显增强,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公园一号卡点的万人检测任务。我深感在这场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相信我们万众一心,携手抗疫,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终会春暖花开再相见。
2022年4月1日 星期五 晴
“居家”新角色
由于疫情管控升级小区封闭,志愿者活动阵地改为所在社区。我第一时间联系社区网格长报备情况,登记信息。从此开始了线上“采购员”新角色,帮大家订购蔬菜包,水果包,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帮小区内的老人订购药品,帮婴儿联系购买奶粉;物资到位后我又化身“快递员”,由于小区内老年人居多,我每次都会将物资帮老人运送上楼,抬箱子拎袋子成为了我工作的日常,尽管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我仍乐在其中;社区组织小区核酸检测,我又变身“广播员”,拿着喇叭组织大家逐栋下楼排队做核酸,“请大家有序下楼做核酸,保持好安全距离,提前准备好吉祥码调亮手机屏幕”,拿着喇叭的我穿梭于各个单元,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社区为居民发放抗原自测盒,我又变成“讲解员”,挨家挨户为大家发放自测盒并讲解使用方法,每敲开一扇门,面对的都是不同的问题“这个怎么使用,需要注意些什么?”“要是检测时候没弄好,能再领一份吗?”等等,每次我都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小区里,纵然事多繁杂,有时疲惫不堪,但能为大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倍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