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铃:“双向奔赴”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2-04-27 23:46:00

  

  2022年3月19日 星期六 晴    

  

  2022年的疫情暴发得很突然,仿佛一夜之间又回到了2020年。

  疫情初期,我们的学校就成为了抗疫守卫战的前沿,许多抗疫先行者们驻扎校园,坚守阵地。我的家人很多也早已投入到抗疫一线工作当中,我迫切地想亲身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今天是我作为志愿者的第一天。早上7点,接到去富民社区协助核酸检测的任务,内心激动又紧张。我来不及吃早饭,带了咖啡和几个面包急匆匆出门。出小区地下车库时向保安出示疫情防控工作证明,保安大叔热心嘱咐:“好,好,注意安全,慢点开。”路上行驶的车很少,路边停驻的车很多。35分钟后抵达富民社区,发现停车位紧缺,路边已经并排停了三排车,我只好找空停在第三排车道,暗自祈祷被挡在的里面两排车千万别在我做核酸检测时让我出来挪车。

  集合后,开始第一次穿防护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摸索着将自己层层包裹。第一次带防护面罩,不知道面罩上有前后两层薄膜,只撕下一层,导致一天下来面罩雾气蒙蒙。一切准备就绪,被社区分配去掰管。在临时搭建的小棚里,医护人员教我们掰管工作的流程,说很简单:医护采样完毕将棉签递给我们,我们用手折断签头放进管里。我热情满满准备开工,实操时才发现其中的困难。用手折断棉签很容易就沾到了采样的唾液,折了几根感觉属实危险,看向旁边掰管的姐,才学到用试管盖将棉签头压断的好方法。医生采样的速度很快,我第一次掰管,力度和技巧不够,总是掰不断,起初很难跟上医生的速度,半小时后逐渐熟练,速度也提上了,和医生的配合也默契起来。

  冬天还未结束,我坐在冰冷的塑料凳上,脚下踩着未开化的冰,棚里没有阳光,门也没有拉上,开口正好对着我,寒风瑟瑟。渐渐地,手、腿和脚都冻僵了,用酒精一次次消毒过的手好似快要结冰。被封在防护服里的手机响了几次,我有不好的预感是挪车电话,但我无法拿出手机,也没有空闲去挪车。我们没有休息连续干了几个小时,医护人员已经换下一批去吃饭了,听新换来的医生说,小区里其他检测点有一个点位发生了争执,还有一个不知为什么一直停止,所以我们这个检测点的人络绎不绝、源源不断。终于在下午2:30,从早上开始就没吃饭的我,吃上了人生中最美味的盒饭,我破天荒地吃了近一整盒。摸到手机第一刻回拨未接来电,真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打的挪车电话,看我没接电话知道我是志愿者了,他说他没什么事,已经解决了。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吃饭时遇到了同样刚吃上饭的党校老师,他说今晚不能回家了,掰管有风险怕影响到家人,要自己找个地方去住。我才发现,今日党校去了20位老师,大多数都承担掰管工作,并且也有几位老师跟我一样,一开始都是用手去将管折断的。大家第一次掰管内心都是恐惧的,但没有人退缩,吃完饭我们都还是毅然决然穿上新的防护服等待下一步安排。队长体恤女同志,下午工作结束后让我们女同志先走,自己带几位英勇的男老师留下备战。回到车上看到没来得及吃的早饭,我想我又省下了好吃的。

  回到家后,想到有同事已经在志愿工作中被隔离,愧疚地对妈妈说我现在比较危险,但我没地方去自己住,只能回家了。妈妈笑呵呵告诉我:“没事姑娘,妈妈支持你当志愿者,不行到时候妈陪你一起去隔离,你还有个伴。”从来不哭的我差点鼻子一酸,同时由衷慨叹妈妈真是女中豪杰,我应学习这种魄力啊!

  哲学教研部的老师们听闻我们今日出动,纷纷对我们鼓励、点赞,叮嘱要注意安全,并详细讲解防护服穿、脱流程以及回家前的消杀注意事项,我这才知道,原来防护服蕴藏诸多奥秘,前辈们的关怀和鼓励也是艰难抗疫路上支持我前行的动力。

  

图片

 

  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晴   

  

  所有人的计划似乎都变成“疫情结束”。

  今日任务:早晨6点在宽城区欣园街道集合,进行扫码工作。凌晨5点的长春,天还未亮,路上几乎见不到一辆车、一个人,十分静谧。接上顺路的老师们,行驶45分钟顺利抵达。街道为志愿者们安排了“豪华早餐”,在这个面包稀缺的时期吃上了软欧包。我见到了驻扎在宽城区的老师们,他们一直在这里志愿服务,日复一日,很久没有回家了。为避免由于小区里出现阳性随时封控而被隔离在家,他们选择直接驻扎。真心敬佩。

  

图片

 

  早饭结束后,三十人分成三组驾车去不同小区,我的岗位是公园一号小区。工作环境良好,在温暖宽敞的体育馆内扫码,这也是源于队长对女同志的照顾。听说其中一个小区工作环境艰苦,依然是在室外临时搭建小棚子,桌子也摇摇欲坠。第二次穿防护服终于准确、无死角地上身了,手套戴两层并用胶带缠上,鞋套走路时容易掉也用胶带绑住,防护面罩撕下的两层薄膜恰好包裹住手机,安全感满满。接着就是“上台”,扫码相较于掰管简单得多,也很容易上手。公园一号小区的扫码和检测在紧挨着的两张小桌子上,左边扫完码直接上前一步检测。和我同组的医生很好,他本人是这里的业主,告诉我每天会来一万多人,除了公园一号还有另外两个小区也来这个检测点,基本上要做小一天。这里也曾有确诊,封控了两栋楼。来的很多居民他都认识,寒暄两句缓解紧张的气氛,有些小孩子因害怕哭闹不停,他也可以用高超的技术趁孩子张嘴片刻立即取样。医生还跟我讲,曾经有人检测过程中没忍住直接吐出来,四处喷溅等案例。

  上午的工作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度过,午饭没敢喝水怕下午上厕所,喝了点“饭后甜点”酸奶,很满足。吃完饭就立刻回到岗位投入到下午的工作当中,有些居民是气喘吁吁跑来的,他们说一接到本栋楼检测的通知就马不停蹄地飞奔而来,可见居民做核酸的积极性了!下午4点钟所有工作结束,今日工作圆满完成。

  

图片

 

  

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晴   

  

  我们的城市生病了,可我依然爱它。

  经过几天的共同奋战,我认识了单位很多前辈,前辈们很优秀,也很照顾我。今天早晨5点多接到队长电话,询问我今天能不能出动,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年轻少睡点没有任何影响,前辈们却是真正展现了榜样的力量,晚上12点多还在布置任务的他们,早晨5点依然出现,这是怎样的意志品质!我照旧捎上同行的老师们,这次我们直奔同一目的地——公园一号运动馆。集合完毕直接换防护服,这次穿防护服已然轻车熟路,能够提前穿完并熟练地帮大家写上单位和姓名。

  我们整装待发前往场地,同一个场地和昨日布局大相径庭。后半场地被拦住,检测台也从两排变为背靠背的8组。从昨日起,由于安卓手机数量不足以及连续工作疲劳度的原因,我们采取两人一组,每半小时换人,另一人暂时休息。一切准备就绪,医护人员也全部上岗,社区却迟迟不放居民进入,还将在走廊排队的居民都疏散到外面。具体原因不得而知,等待了近一小时后终于步入正轨。与我同组扫码的前辈年纪较大,我便主动多承担些、多干些。今天检测口少,工作量比昨天大,检测队伍从屋里排到走廊,又排到楼外,接二连三、连绵不绝。但扫码工作于我而言已轻车熟路,所有人自觉间隔两米,忽略了的也有他人提醒,主动维持良好秩序。其中不乏有很多老人,没有健康码,需要用身份证录入信息,我会嘱咐老人收好身份证,别丢失。个别也有忘记带身份证需要手动录入,爷爷奶奶觉得麻烦我,对我抱歉和感谢,其实对于我,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老人,可能免去了再回家取一趟的麻烦。都提倡社会对老人多一点关怀,这种关怀是发自内心的,每每看到无助的老人我总泛起辛酸,总想为老人做些什么。

  下午,我多次听到居民与维护秩序者发生争执,原因是居民擅自跨越检测点中间的围栏,有人本在左边排队,看到右边人少,直接一个大跨步跨越了拦截的围栏。也有居民相互的争吵,两男子因为排队闹得不愉快,互相叫嚣甚至要大打出手。有的人会提出自己给自己检测的要求,有人会语气生硬对已消毒完毕的医生喊:“你消毒了吗,刚才我没看见,你赶紧再用酒精洗一次手!”也有人没理由地对我们出言不逊,把手机摔在我面前,说我们的服务不到位……我很委屈,坐了一天腰也很疼,但我什么都没说。我可以理解因为疫情在家的人们心情低落、甚至抑郁,也在网上看到各种邻里间发生的不愉快事例,大学都纷纷开启了心理辅导。有人将“志愿者”称为“自愿者”,我觉得也贴切,我们的城市病了,但我依然爱它,我们是自愿奉献自己、携手支援我们的家乡。你的岁月静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现在,我愿意做这个负重前行的人。我想说,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你一定要平平安安。

  晚上5点,其他检测点都已结束,我坚守最后一个检测点为迟到的居民检测。大部队也没有离开,一直在等我,我很开心。想起白天队长隔三差五问我们累不累,还有的老师看我一直坚持要替我一会,顿感再大的困难有队友共同奋战,也是值得的。晚上6:30结束所有工作,开车走在平日繁华的高架桥上,旁边是队长发的晚餐。一面欣喜免去在晚高峰中的堵塞,一面又慨叹城市的安静,希望长春能够尽早恢复往日繁华。

  

图片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晴   

  

  原来国泰民安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近日,长春实施社会面静态管理,所有人员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流动,我们暂停了去宽城区和汽开区的支援,于是我就地向网格长报名参加居住地社区志愿者工作。令我感动的是,仅仅一个小区的志愿者群组从起初我加入时的8人已扩大到如今的百余人,每每发布任务,报名者都是恐后争先,需要网速和手速双重配合才能争取到抢手的配合核酸检测岗位。

  今日,我为一栋楼三个单元发放抗原自测试剂盒,邻居们井然有序下楼排队领取,几乎每位邻居都会对我说句“谢谢”“辛苦了”“冷不冷”“不好意思我才看手机下来晚了”。本次试剂盒是散装,我蹲在地上分装,邻居们便一直弯腰主动把袋子举在我面前。邻居们的关怀让我深感我不是在“服务”,这就是“双向奔赴”的幸福吧!历经两个多小时完成了本栋楼发放任务,我又去帮助其他楼未完成发放的大姐,才得知大姐家里五口人一直没吃晚饭,都等大姐回家做饭呢。

  自封闭小区管理以来,我也是久违地与这么多人对话,整个人精气十足、干劲十足。回到家看到微信群里满满的鼓励和点赞,更是体会到了家园港湾的温暖。

  

图片

   2022年4月17日 星期日 晴   

  

  希冀馥郁不久,冰冷的土地,酝酿着久违的春色。

  晚上7点半,网格长突然召集发放抗原自测鼻拭子志愿者,今天的任务是挨家挨户上门发放,我立刻报名准备出发。母亲问我:“这么晚外面一个人没有你不害怕啊,楼道那么黑?”我平时都乘坐电梯上楼,楼梯几乎是无人行走,但每个楼层只有业主刷卡电梯才能抵达,因此逐户发放需要走楼梯。平时我胆子小,这时可早就忘记了畏惧,故作不屑于害怕,毅然决然开始准备。出门时发现母亲在门口整装待发要送我去集合地点,我虽感动也坚决地拒绝了,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啊。但在抗疫路上,我必须是有勇气、能担当的共产党员。想到前几天曾看到网格长晚上10点发的朋友圈,是刚结束工作独自走夜路回家,说“我以前也害怕走夜路,我也是个普通得很普通的人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我们的家。

  到了集合地点发现这次不用换防护服,直接套上医用外套即可,这证明了小区所有人一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从未诞生一个“小阳人”,无疫小区的绿旗指日可待。领回试剂盒开始发放,我从17楼开始一层一层往下,每家每户门前都挂了写着家里有几人的小袋子,看着各式各样的“感谢志愿者”“大白辛苦了”等留言,十分欣慰,同时打趣:我们现在成功晋级小蓝了!楼道里回荡我咚咚下楼的声音,没有丝毫的害怕可言。

  

图片

 

  未经历战争年代,却在和平时期参与了抗疫战争,勉强也算一个“小战士”,以我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做出微薄贡献。我们普普通通,却也可以是英雄。把所能拼凑,为了迟来的春天极力付出,坚定信仰生活,奔赴自由。在这个温暖的春天,有一群温柔的人陪伴共克时艰,我想这是我一生难忘的回忆。

  疫情只是路过,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明天的风雨淋不湿今天的自己,心存美好,微笑前行。山河依旧,水木清华。我一直在,静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