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疫”起同行——汪洋汇聚 浩瀚无垠

发布时间:2022-04-30 19:17:00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晴

  志愿抗疫“初体验”

  

  3月的长春,出乎意料的冷,明明都已经是春天的时节,却一点也看不到暖春的样子。每天持续增长的确诊病例,像大山一样压在人们的心头。

  今天,我所居住的小区开始管控管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病毒包围的焦虑。但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我必须加入到这场抗疫行动中来。于是我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所在小区的志愿服务行动,随后就投入了紧张而忙碌的抗疫工作,我分到的任务是维护核酸检测排队秩序。

  “请大家排好队,保持安全距离!”

  “大家提前准备好吉祥码,手机亮度调到最高!”

  “那位同志,请把口罩戴好!”……

  检测工作刚开始不到两个小时,我的嗓音已经开始变得沙哑。身穿包裹严实的防护服,一趟趟穿梭在核酸检测的队伍中间,简直忙得脚不沾地。6个小时下来,顿感腰酸背痛,双手也被冻的通红,最后回到家,累得连话也不想多说一句。

  党员干部到社区参加抗疫志愿行动被称为“下沉力量”,虽然我称不上什么“力量”,但这次服务的经历却让我亲临抗疫一线,真真实实地体验到了志愿者的辛苦。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多云

  主动请缨“上疫线”

  

  因为我们所服务的居民中出现了阳性病例,八号楼开始了14天的封控管理。此时,抗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长春疫情防控形势趋好,大批外省支援长春医护人员开始陆续返回,社区一下子面临着核酸检测人手不够的困境。“我是一名医生,我可以为大家做点什么?”这是我当时发自内心的想法。我当机立断,决定再一次请“战”。义无反顾地联系社区进行报名,并向社区主任表明了态度和决心。因为我工作性质符合开展核酸检测的要求,再次主动请“战”很快就得到了社区的同意。

  早上8:30,我穿上防护服准时到达指定的核酸检测点,小区1600多人的检测任务落到了我们几个“大白”身上。那天,采样、掰管、消毒、扫码……忙碌的核酸检测工作让人应接不暇。不一会儿贴身的衣服就汗津津地黏在了身上,呼出的热气腾在面罩上也渐渐化成了水汽,我抬起胳膊想擦擦被水汽模糊的面罩,突然发现自己的手套因反复采样竟然破了一个小口,迅速处理后,我赶忙换上新的手套继续工作。

  “汪浩,你防护服破了!”伴随着旁边志愿者的惊呼,我内心不由得“咯噔”一下:不会被感染吧!意外的出现,让我始料未及,但作为医生的经验又马上让我冷静下来先分析情况,原来是防护服因反复重复动作出现了磨损。

  “没关系,我还可以继续!”如释重负的我马上对自己进行消杀,重新换上一套防护服,又站在了检测点上。

  今天,我一个人完成了800多人的采样工作。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晴

  同心战疫“再行动”

  

  距离上次志愿行动仅仅过去两天,新一轮的核酸检测任务又来临了。

  “这次核酸检测任务意义重大,决定着我们社区封控管理状态是否还需要继续……”一大早,我就在“社区党支部微信群”里看到了社区李主任的“召集令”。像往常一样,简单地吃了几口早饭,我迅速到社区报到换上了防护服。

  今天的任务,是要给小区周边商铺和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我们穿着臃肿的防护服,提着沉甸甸的采样用品,一栋楼一栋楼,一个商铺一个商铺地奔走,等周边所有商铺和重点人群都做完时,微信上我的步数已经轻松突破了万步。

  弯腰俯身、抬肘伸手、取样掰管、封存消毒、半蹲站起,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次重复的动作,但是心中的念头一直都没变,就是要完成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回到家,厚重的防护服下,皮肤都被汗水泡的发肿发白。不得不承认,身体很累,但我的内心却持久悸动着。

  我想起了那些一直战斗在接诊阳性病例的医院、方舱医院的同事,他们身处抗疫最前沿,每天的工作压力必然比我更重。我也想起了那些和我肩并肩战斗的社区抗疫志愿者,每个人都冒着一定的危险,工作到凌晨半夜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面对严峻的疫情,我们既是一群普通的人,也是一群心怀信仰的人。我们或许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也或许不是同样的职业,但却有着同样的目标——那就是为自己的城市、自己的社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而已。

  

  2022年4月25日 星期一 晴

  社区群众“暖人心”

  

  今天,我再次迎着晨光出发,参加社区的全员核酸检测志愿行动。

  令人高兴的是,这次疫情不仅让我看到了抗疫卫士们的温暖和无私,也让我看到了社区每一个居民的改变。

  上午9时,所有志愿者集结完毕,井然有序的核酸采集队伍就如约出现在小区各个点位,大家全程自觉佩戴口罩,坚守“2米线”安全排队,登记信息、手机扫码、核酸采样……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有序高效。

  或许大家都明白,抗击疫情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才能早日战胜疫情。由于大家的配合,我们很快完成了小区居民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令我最感动的是,当我们完成收尾工作打算离开时,楼上的居民竟然趴在窗户上,向我们隔空喊话:“加油啊!大白们!”“你们辛苦啦!”“你们也要注意安全啊!”……

  原本安静的小区瞬间变得“热闹”起来,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温馨而有力的画面,身上的困顿一下子烟消云散,我想这就是“同心战疫”中最动人的一幕,大家共同点亮了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记忆。

  当时触景生情的我,眼泪禁不住直在眼眶里打转。那一刻,我更加感觉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检测结果出来后全部阴性,志愿者们一片欢腾。

  

  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晴

  决战决胜“迎吉临”

  

  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进入了决战阶段。为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复学,我接到了社区新的任务。

  今天要给小区外围商铺、重点人群、清黄码人群、第二实验小学留守人员以及部分需上门采样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早上9时,经过点名后,我们各自奔赴志愿岗位。

  工作期间,印象最深的是给一位老人上门采样,老人今年74 岁高龄,患有帕金森病,腿脚不太方便,儿女因疫情原因未能及时回家,老人已经独居了两个多月。

  老人住12楼,敲开门时,一个拄着拐杖的身影颤颤巍巍地出现在我眼前,我不由得有点动容,连忙跨上一步搀住了老人。

  “老人家,把头稍微抬高一点,嘴巴张大,啊……”

  “我都一把年纪了,你们还能专门跑一趟为我采样,谢谢你们了”

  当听到老人的连声道谢,我的鼻子一阵酸楚,瞬间觉得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在脸颊上肆意的奔流……

  每个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儿孙陪伴、安享晚年是每一个老人的愿望,尤其在突发情况下,老人就成了最弱势的群体。我不由得感慨,疫情当下,困难心酸的故事数不胜数,真心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愿山河无恙,烟火寻常。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吉林爆发疫情以来,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个社区抗疫志愿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上,他们“白加黑”连轴无休的身影,成为抗疫路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大家的“疫”起同行下,我们一定会迎来属于吉林的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