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辉:不见硝烟 又见炊烟

发布时间:2022-04-30 19:24:00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时候、任何工作都需要充足的后勤保障。自学校被征用为集中隔离点,到如今面对即将迎来抗疫的胜利曙光,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校内的战疫一线,有我们后勤“炊事班”的身影。听到值守人员和隔离人员、工作人员吃饱吃好的反馈,一路走来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回忆这段日子,也正如一桌味道丰富的盛宴,千滋百味,苦辣酸甜。

  3月11日晚上6点半,接到包处长的电话通知,要求能在校内闭环工作的餐厅所有工作人员,今天务必回到单位待命。校内将设立集中隔离点,需要四号楼餐厅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半夜12点前,21名同志全部到岗到位。

  3月13日,学校明确了任务,我们将为全校132名值守人员和集中隔离人员、工作人员做好餐饮服务工作,具体保障多少人、服务多长时间还都是未知。我们建立了“疫情期间餐饮工作群”,将询价员、核算员、验收员等拉入群中,精简工作流程,给每位员工重新定岗定责;成立食材转运小组,对食材进行消毒、静态放置、转运到餐厅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做好了战斗准备。

  3月14日,我们正式开始了参与校内疫情防控的战斗。

 

  和每天一样的是,清晨3点40分,两位主食师傅已经站在餐厅的案板前开始熬粥了。和每天不一样的是,她们每天要变换主食品种,蜜果、酥饼、油炸糕、糖包、豆沙包、馅饼、糖饼等轮换着供餐,至少保证两样。由于每天重复着高强度的工作,她们的胳膊与手腕上,又多了止痛膏药。

  早上5点,三位改刀配菜师傅也到岗了,开启了一天切菜7小以上的模式。三人年龄都超过了45岁,每人每天平均工作量都在300斤以上,三位摘菜清洗的师傅都50多岁了,每天消杀、清洗处理的蔬果都在千斤以上,同时,在分装餐盒、清洁工具设备、清理工作间时也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厨师是餐饮工作中挑大梁的,管理员每天根据现有的食材挖空心思研究制定三餐菜谱,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品种多样;三位厨师尽心尽力使菜肴色、香、味俱佳,油烟熏呛汗流浃背,但他们依旧战斗在炉灶前,既要做好大锅菜,同时还要为回民、素食者、小孩提供亲情化服务。灶上负责人每天认真检查菜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刘晓成厨师是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血压一度很高,经过两天的休息和药物治疗,在身体状况平稳后马上回到工作一线。李大勇厨师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今年才六岁,接到工作通知后,把家安排好就立刻回到了工作岗位。

  前台服务的7名同志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日进行三次以上环境消杀,每人进入餐厅都要逐一消毒。每天都要对几千个餐盒、调料盒提前进行餐前消毒清洗,按每餐人数清点出来,需要付出平常3倍的工作量。

  在疫情初期物资最紧张的日子里,我们每天紧盯着保供商家,尽可能地采购到品种多样的蔬菜果品,保证餐饮质量;每天到校门外接货、消杀,再转运到餐厅,保证食品安全;多渠道联系储备的一次性餐盒,保证送餐所需;每天及时核对用餐人数,保证精准供给。做到了保障有力。

  今天是4月26日,这也是我们连续奋战的第43天。截至今日,累计提供盒饭33410份。特殊时期,任务来得急,人手少,累肯定是累,但我们都在坚持,疫情期间,又有哪一个党校人不在负重前行。只希望众人拾柴,长春的大街小巷重现“人间烟火气”,不见硝烟,但见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