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的职业情怀

发布时间:2023-12-20 07:36:00

◎ 李 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我参加了纪录片《情怀》的集体观影活动。它分三部分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文化情怀、天下情怀。观影中,我仿佛看到理论读本中的文字如跳动的音符般跃然纸上,瞬间生动了、鲜活了,并恍然顿悟:这也恰恰是图书馆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内核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一是人民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教会了我们怎么看,又教会了我们怎么办和怎么干。图书馆的工作看似平凡,但一本书从采购、分类、编目、上架、外借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到读者手中。一本装订好的期刊合订本,从年末的期刊征订,到收刊后的记到、整理、上架,再到过刊装订,需要几个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配合完成。数据库建设从搜集目录、获取原文、数字化加工、标引入库到检查发布、系统维护也都凝结着工作人员的耐心与执着。我们的使命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所以如何让读者满意是我们每天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对自己要自信、乐观、不急、不躁,对读者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才能把长期以传统服务为主积累的经验同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结合起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二是文化情怀。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先生曾说:“不管如何定义和描述图书馆,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图书馆既是文化的承载、传播、发展之地,也是有文化和向往文化之人的汇集之地。”人们读书的目的是:第一增长知识,第二开启智慧,第三净化心性,第四变化气质,第五成就道德,第六成长生命,第七成全人格。总的来说,读书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好,那么这也是我们图书馆人的工作意义。做图书馆工作,就要将读书、工作与自己的生命有机融合在一起。我们的任务绝不仅仅是一借一还,上架下架的机械操作,我们的言谈举止,都在无形中展示着图书馆人的风采。在服务中,我们不仅需要熟练的专业技能帮助读者检索,也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来回答读者的咨询,还需要善于总结流通服务工作的规律,在服务中体现学术性,在工作中体现专业性。因此,我们要不断给自己学习充电、储备知识、更新观念,才能肩负起传播文化、为读者服务的使命。

  第三是天下情怀。图书馆人的天下情怀要有通古博今、放眼世界的大格局。读者走进图书馆,大都是为了汲取营养,丰富自己。而我们何其有幸,就工作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里。古时,老子任周朝官方文献管理员,由此奠定了《道德经》五千字箴言,司马迁、班固管理史籍,也各自成就辉煌巨著。现代图书馆之父李大钊先生,在图书馆主任室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介绍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主席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他博览群书,寻求救国真理,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还有很多中外名人都是在图书馆里学习工作、沉淀思想、钻研学术、成就事业,比如马克思、恩格斯等。图书馆能走出耳熟能详的思想家、政治家,与这里的文化气息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也需要敞开心扉、有容乃大,实现人生价值。当我们牵手诗和远方,心之所向皆是光芒。当我们阅尽天下之美,海阔无漪,云开晴朗。当我们去了解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会发现,书籍记载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需要加倍的去回报社会,善待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珍视生活的每一天。

  图书馆人要拥有博大的“人民情怀”“文怀情怀”“天下情怀”。我们心中要始终装着读者,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做好新时代文化传承的“中转站”。(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