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位与评估
社会工作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
发布时间:2022-12-20 14:10
来源: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

代码:89622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社会工作

代码:0352

 

授权级别

   

R   

 

 

20221215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2014年,我校获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生。学位点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党的理论教育阵地属性,坚守“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将党校“实事求是”的校训与社工“求善求美”的宗旨有机结合,将党的建设相关理论、方法与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将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与社工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新时代社工人才。作为当时全国党校系统第一家获批MSW的授权点,本学位点已经成长为在全国党校系统和吉林省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平台,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机构。

本学位点人才培养既坚持国家标准,又突出党校特色。党建、行政和机构等资源高度汇集是本学位点的独特优势,也是MSW 培养的重要依托。由此,本学位点开设基层党建与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行政 3 个培养方向。其中,基层党建与社会工作是重点打造的特色方向,旨在培养既掌握党建知识又具备社工技能的党务社工人才。

本学位点着眼于专业型硕士的特殊需求,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并指导学生编写案例、申报项目、参加比赛和参与志愿者服务。以“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校、政、社”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从高校、政府部门、社区和社工机构聘任了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务能力高超、行业影响较大的兼职导师,带动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学位点现有 13 个专业实习基地,覆盖政府部门、社工机构、基层社区等各个领域。在专业实践环节,学位点将学生集中实习与自主实习、预实习和正式实习相结合,精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本学位点招生已有8年,但培养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已有五届毕业生共79人,其中 51人考取社工专业资格证书,1 人开办社工机构,30人考取公务员、事业编,36 人成长为社工骨干,10人进入企业任职,2 人攻读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

我校MSW教师团队共有专任教师14名,是一支年龄、学位、职称与知识结构分布合理的教学研究团队。年龄结构方面,社会工作教师的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其中35岁以下(35)2人,365510人,55岁以上2人;职称结构方面,教授7名(含二级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占85.7%。学位结构方面,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占42.9%。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85.7%

近三年MSW专任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共计45项,近三年内MSW专任教师发表论文共计75篇。出版著作、教材共计9部。外聘教师共 23 名。其中,学术指导教师 5 名,均为高校社工专业学术带头人;实践指导教师 18 名,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多名教师获得过“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十大社工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校(院)委的领导下,在研究生部的直接指导下,2022年度本学位点在研究生招录与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及学术交流等方面成绩显著。

(一)圆满完成新生招录和毕业答辩工作

年初,受疫情影响,新生招录工作和毕业生答辩工作都在线上进行。新生招录工作经过了命题、答辩、调剂等环节,圆满结束,2022年我们共录取了22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活动,学位点邀请了长江学者、国家级特聘人才田毅鹏教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省突贡人才丁彬教授分别作为答辩主席参加,对毕业论文严格把关。本年度172019级毕业生均顺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二)培养工作扎实有效

在培养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国内、省内、校内培训资源,注重教师研究领域、人才特色定位、学校特殊资源和社会现实需求的一致性;注重指导教师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课程教学、必修环节与综合培养相结合,政治理论课学习与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研究生自我教育与三助相结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用。

2022年,2019MSW17名毕业生全部毕业。其中,已有16人就业,另有1人考取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4%。就业去向上,6人就职于社工机构,7人考取公务员及事业单位,3人在企业就职,就业选择趋向多元化,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各方面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

2022年,社会工作在校研究生获得奖学金比例继续保持稳定,在学校评定的奖学金获得者中,本学位点获奖人数为22人,占全校获奖人数的44%。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学位点的研究生勇挑重担,宋仕伟、张梦帆、王佳奇等同学深入长春市各社区达2个月,帮助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了社工机构和社区、街道的高度评价。其他同学也在所属地社区积极参加抗疫活动,彰显了社工的社会价值。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校采用线上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展了4次外请讲座,邀请了社工机构、主管单位、省内高校和社工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同学们做“叙事治疗”、“志愿服务技巧”等方面的辅导,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我们还积极为学生寻找学术资源,组织三届同学利用腾讯会议室等形式,收听收看各高等院校社工学位点举办的线上讲座活动16场次,为学生创造了较好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力度

一是助力年轻教师成才成长。今年,学位点积极培养去年引进的年轻教师,指定导师结成师徒小组,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成长方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集体把关,助力该名教师申请校课题一项,获得全省党校系统理论征文二等奖1项,准备“社会心理体系建设”课程1门。学位点还积极组织新任年轻导师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导师培训会,学习相关研究生培养制度、了解研究生培养规律,使其具备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知识。

二是依靠集体合作取长补短。今年,学位点通过集体合作完成校决策咨询课题1项,体现了学科优势,增强了合作意识。按照专业要求,以“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了“校、政、社”协同的师资培育机制。今年,我校继续邀请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专业学术带头人芦恒教授、杨靖宇干部学院副院长丁彬教授为我校研究生授课,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三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通过参加社工协会、社工教育协会、中央党校学科建设会等形式,学习和掌握当前社工发展业内趋势,开阔学科视野。学位点也积极组织线上“学术沙龙”、“集体备课”、“社工讲堂”等形式,以及选派校内导师到政府部门、社区和社工机构挂职锻炼、担任顾问和督导等举措,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和能力。

  (四)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本学位点专任老师 2022年度在《社会科学战线》、《长白学刊》、《吉林日报》、《新长征》等累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3篇;获批各级各类科研立项1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重点项目2项,省社科一般项目5项,校级课题4项。体现了学位点科研咨政的能力和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去年设定的目标。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建设整体规划需要完善。本学位点开设了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行政、社区社会工作和党建社会工作。近几年来,随着乡镇社工站的全面建成,对社会工作行政、党建业务的需求急遽增加,学位点在主动应变方面还不够主动积极,应适时增设新的研究方向或调整现有方向,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意愿。同时这几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效果虽初步显现,但仍需在学科领域拓展上下功夫。学位点目前在教材编写方面,已有关于党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方面的自编教材,但社会工作行政方向的教材编写还没有得到落实。

(二)学术梯队和专业结构有待优化。从专业结构看,专任教师中,大多出身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党史党建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科班出身的还不多,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从人员数量看,14位专职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因行政职务变动、1名教师面临退休等原因,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为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从职称结构看,14名专职教师中,教授职称有12人,副教授职称1人,助教1人,学术梯队不尽合理。

(三)教学科研融入度有待提高。学位点现有的教学科研成果,多是围绕社会学、基层党建等方面展开的,特定社会工作学科展开的项目研究、政策研究还不够多,教师参与省内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风险论证、评估等活动还不够持续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四)研究生培养方式、培养效果需进一步提高。经过7年多的积淀和努力,本学位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导师尽心尽力培养,收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就业去向与学科方向契合度增加。但学位点在培养学生方式上仍需逐步创新完善,在学生参与项目的机会上要增加保障强度,切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培养效果。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深入挖潜,苦练内功,争取高水平科研立项,多参加高校系统学术评奖、教学比赛等活动,以赛促建。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积极借助“外脑”的力量,增加外请教师的授课比例。通过加大才引进力度、内部培养强度,全面推进人才队伍的整体发展;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有效稳定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强化学科队伍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把学位点的教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利用教材编写促进学术共同体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热衷科研、勇于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团队合作攻坚、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提高成果质量,争取推出更多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提高教学科研的聚焦度,争取在年内争取1部教材的科研立项,加速推进学位点科研能力建设。

(三)进一步促进教学合作、科研交流。立足于课题研究工作,深入调研研究,从实践中发掘社工真问题,争取出一些列科研成果,增加学生参与课题的力度,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充分利用与省内外院校、兄弟党校、科研机构、社工机构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合作,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和平台积极创造条件。

(四)进一步做好招生管理工作。加强专业方向设置工作,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不断提升招生原则(尤其是生源调剂原则)的精细化、科学化,稳步提升招生质量,持续稳定招生规模。布置好2021MSW实习指导工作,做好2020MSW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和论文答辩工作,做好2023级新生的招录工作。

(五)进一步提升学位点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继续利用、挖掘校(院)干部教育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尤其是参加实地调研、实务研究,突出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与转化。 2023年,有计划地推进学生到实习基地开展活动,争取在校学生能全部参与到实践实习中来。

版权所有: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研究生部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1299号 邮编:130012
研究生部电话: 0431-773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