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位与评估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2023年)
发布时间:2023-12-27 11:56
来源: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2023)

  

  

  

高校

(公章)

 名称: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

  代码:89622

  
  

  2023 年 12 月 15 日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及学科建设情况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是中共吉林省委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省级重点智库单位,是中共吉林省委直属事业单位

  1990年我校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开始招生。目前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政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社会工作、公共管理。招生8个专业,其中全日制学术型6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政府经济学、法治政府研究;全日制专业型1个:社会工作;非全日制专业型1个:公共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关学科建设的管理规定和学科建设规划,凝练教研人员学科方向,将主体班教育同学位教育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我校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势地位。

  (二)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情况

  2023年全日制学术型招生33人,在读96人,毕业23人,学位授予23人;全日制专业型招生20人,在读60人,毕业13人,学位授予13人;非全日制专业型招生11人,在读 32人,毕业11人,学位授予12人。

  2023年毕业生就业率(截止到2023年8月份)为68.09%(32人)。其中,签订协议和合同就业:61.7%(29人);灵活就业:2.13%(1人);升学:4.26%(2人);待就业:31.91%(15人)。

  (三)研究生导师状况

  我校现有导师62人,其中外聘实践导师17人。导师中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33人,博士30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校学位教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坚守党校初心,坚持“党校姓党,党校硕士研究生也要姓党”原则,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思想理念为党育才。紧紧扭住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贯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总要求,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根据各专业培养特质,突出“政治性、实践性、专业性,把思政教育贯穿研究生教学活动始终,努力实现“三全育人”总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选派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40名专兼职教师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其中具有正高以上职称20人、博士学位15人。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支部活动、谈心谈话等方式,形成“党校姓党”浓厚氛围,对学生思想正面引导。充分利用我省红色资源优势,把“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焕发新时代党校研究生风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作为入学第一课,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增强研究生党校姓党、党校学生姓党意识。开展每两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生党员讲党课,引导研究生强党性、增信念、跟党走。根据《互联网群组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舆情管控和监督。

  每年进行一次硕士研究生党支部支委会改选和增补,由校研究生部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支委会成员由名专职辅导员和名政治性强、热心为同学服务的优秀学生党员组成。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引导学生爱党爱国。

  (三)日常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配备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成立研究生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学生会在学生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会,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明确努力方向,为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开展丰富多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青春献礼二十大,芳华共思五四情纪念“五四”文艺汇演、“献礼二十大,青春诵党恩七一主题朗诵比赛“品读优秀经典,争做有为青年”第一期读书分享会“悦读悦享,明志明德”第二期读书分享会,忆往昔峥嵘,谱时代华章”纪念一二·九主题话剧演出,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大力推进课程建设。采用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场教学基地,开发应急培训、媒体沟通、新闻发布、模拟法庭等实训课程,推广结构化研讨教学,组织学生论坛、上讲台活动,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实施案例式、研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大力推进思政教育进课堂课程建设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党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完善思政课程体系设置。利用党校的学科优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时势政策与分析纳入学校思政课程体系。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中心内容,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历史与学习时事政策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理论学习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导师选拔培训

      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的导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强化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导师培训会、学术沙龙、集体备课评课、新课试讲、举办各类讲堂等形式,以及选派校内导师到政府部门、社工机构挂职锻炼、担任顾问等举措,提升导师队伍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组织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2023年度硕士研究生导师集中培训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等活动,推动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再学习再落实,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全面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规定,进一步优化导师选聘,明确导师职责。坚持党性修养与学术修养相统一,坚持教育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具体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与实施者,也是思政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对研究生的全面成长负责。对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不到位的,给予警示提醒,对失德失范的导师“一票否决”。

  (四)学术训练及学术交流情况

  定期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不断强化学风建设,开展文献阅读、学术沙龙等活动进行学术训练。同时,导师带领指导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会、学术论坛和课题研究,多篇学生参会论文获奖,有的论文在学术期刊、报纸上公开发表。充分利用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组织在校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政府机关、街道社区、社工机构等锻炼实践,开阔研究生视野,提升学术科研能力。

  (五)奖助体系

  构建多元研究生奖助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奖助体系的育人功能,为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学校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提供“三助”岗位。2022-2023学年,我校有2人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0人荣获校学业奖学金,奖学金总金额达19.7万元,获奖覆盖比率占学生总数的32%。2022-2023学年,共有36人参与“三助”工作,60余人参与社会实践。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具有较强教学能力、较高科研水平的骨干教研人员“传帮带”作用,实现在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培养人才、成就人才、激励人才过程中全员覆盖,努力提高师资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水平。

  响应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始终保持我校两类教育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持续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治理体系。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自接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以来,校委高度重视,布置各学位授权点进行周期性评估工作,目前自我评估仍在进行中。我校以开展自我评估为契机,从严要求,规范评估标准,充分发挥外聘专家资源,清晰培养目标,凝炼学科特色,创新人才模式,明确学科建设思路,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

  目前我校学位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导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师资队伍人才流失,缺少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二是党校毕业生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待遇上存在不平等情况。三是一志愿报考情况不好。报考人数及上线考生虽较往年增加,但个别专业仍靠调剂外校考生,跨专业和同等学力人员较多。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我校论文抽检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采用中国知网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论文抽检方式采取校内检测和教育厅抽检两种方式。校内论文检测100%全覆盖,杜绝学术不端行为。2022—2023学年学位论文评阅中,双盲评审通过率为100%;学术不端检测通过率为100%。论文合格率与上年度相比持平

  我校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一是论文创新不够。二是选题对实践指导意义和后续研究连续性不够。三是论文规范性有待加强

  六、改进措施

  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首位,发展素质教育,完善研究生培养保障机制和创新培养体系。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协调创新增强创新能力

  深入打造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链条。在专业学位招生中,增加一定比例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复试(面试)专家组。分类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学术学位培养方案的理论前沿性,厚植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突出专业学位的职业实践性,提倡案例教学,与行业产业部门共同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持续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机制,规范两类学位间的课程分类设置与审查,优化监督机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完善人才布局。深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围绕教学科研重点任务和重点学科建设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急缺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版权所有: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研究生部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1299号 邮编:130012
研究生部电话: 0431-773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