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名师工作室情况简介
一、工作室的主要教学及科研方向
工作室的主要教研方向为党性教育相关问题研究,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性教育基础理论、东北抗联史、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老区建设等研究方向。工作室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探索把握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性教育规律,围绕吉林省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革命精神弘扬、红色干院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打造精品课程、立项重点课题、主动承接课题、开展集体攻关等方式,集中力量推出一批有水平有价值有分量的教学、科研成果。
二、团队成员特点及队伍建设重点
工作室团队具有以下优势特点:一是团队梯次结构合理。团队负责人为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分管教学与科研的副院长、硕士,学术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大。团队成员共7人,包括吉林省委党校副教授2名、博士1名,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教研部主任副教授1名及教研部教师4名。梯队结构合理,集体攻关能力强。二是团队学术积淀深厚。成员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多项省精品课荣誉,完成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国家权威报刊和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40多篇。三是依托平台实力雄厚。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于“一校六院”阵地体系建设中的吉林省委党校、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吉林省委党校是中共吉林省委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省级重点智库单位,是中共吉林省委直属事业单位。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是全国唯一以东北抗联为主题、全省唯一被中组部列入备案目录的党性教育基地,是以吉林省党史资源面向全国开展党性教育的学术单位,具有对党性教育学科开展研究的基础条件。
工作室队伍建设将重点围绕“鼓励先进,培育名师,建设梯队,打造精品”展开。一是带队伍,制定名师工作室工作五年规划,明确方向、目标、任务,发挥名师带动作用,搭建专家与中青年教师共同成长的平台,指导中青年教师制订职业规划,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理论学习、研讨、调研、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做好精英教师培养工作,促使工作室成员形成一批有分量、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教学、科研及决策咨询成果,为“一校六院”阵地体系更好地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抓教学,聚焦主业主课,做好精品课程研发、精品教材建设、精品教学线点打造工作。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着力打造一批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力争获评全国、全省校(院)系统精品课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三是做科研,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形成一批高层次学术研究成果。四是促转化,积极承担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一体化项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决策咨询成果积极向实践转化,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三、整体工作思路及团队合作方式
工作室将采取整体协作、相对分工的方式开展工作。首席专家定向把关,根据工作室成员学科方向、专长特点制定工作规划,明确各工作项目完成进度及阶段性目标,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以下工作:
(1)执行活动计划。按照计划安排,定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工作室计划会议和总结会议。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课题攻关等教研活动。
(2) 制定成长规划。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指导工作室成员科学制定个人成长发展规划,明确每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3)加强教学研究。以打造“优质课”“精品课”为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课例研讨、学术沙龙等集体备课活动。
(4)开展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学科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参加国内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力争达到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及至高点。
(5)外出观摩学习。有计划地安排或推荐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观摩、考察学习,聘请专家到工作室指导。
(6)经验总结推广。注意探寻规律,积累成功经验,有意识地宣传推广,实现成果外溢,发挥辐射作用。利用融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室工作动态、课题研究、教学展示等信息,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